(马、列、毛、邓理论)A
1、马克思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研究 张雨欣著
分类号:A811.63/38 出版: 中央编译出版社
本书对马克思的博士论文进行了梳理,其中有三个人物对其早期思想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古希腊的普罗米修斯,他一直是马克思所尊崇的精神偶像并对青年时期马克思的精神气质和志业追求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古希腊自然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他作为朴素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立场的确立起到重要作用;晚期希腊自然哲学家伊壁鸠鲁,他高扬“自我意识”和强调个体自由的思想对马克思的自由立场的形成影响重大。
2、《马克思生态思想研究》 解保军著
分类号:A811.693/13 出版:人中央编译出版社
本书从四个方面阐述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内容及现实意义。一是阐述了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基础理论——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二是从生态视角阐释了马克思的“自然生产力”“人与土地伦理关系”;三是论述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理论;四是阐述了马克思生态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意义。
(哲学)B
1、《西部地域文化心态与民族审美精神》李天道著
分类号:B83-092/96 出版:中国书籍出版社
本书提出西部审美精神不仅仅是在单层面上陶铸的,而是多层融会和穿透。并对西部地区的审美文化格局是混融与分化、多元与整一辩证统一、多维化发展的主要倾向;信仰祟拜与美感体验交织等内容进行了分析。同时也从地域审美文化观切入,通过对西部地区的地域文化心态的深入考察,指出西部审美精神的真正起点不是以前的牧歌,而是对人文精神文化的关注。
2、《后革命氛围与全球资本主义》 胡大平著
分类号: B089.1/29 出版: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以美国历史学家阿里夫·德里克的“后革命激进政见”作为案例,研究他对“全球资本主义”霸权的批判及其对解放议程的新探索。在这个基础上,本书分析了他的方法论特色以及他的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之间的联系,并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对其进行了简要的评论。
3、《发现索恩-雷特尔》 张一兵著
分类号: B516.6/3 出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关于索恩-雷特尔专题性研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文献史上最重要的哲学认识论研究专著。索恩试图依循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根本解构整个西方认识论观念和康德式先天哲学构架之自在伪境的现实社会历史基础,特别是其在商品交换关系现实抽象的内里构序机制。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交换关系齐一化了全部社会存在,并以特定的生产的先验构架建构了社会存在中所发生的最重要现实综合。
4、《智者的思辨花园:趣味逻辑纵横谈》 郑伟宏著
分类号:B81-091/2=2 出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在《智慧之藤》(获中国逻辑学会第一届优秀通俗著作奖),《逻辑与智慧新编》(国家“知识工程推荐书目”)的基础上,修订成的逻辑趣谈著作。作者积30多年从事逻辑教学和研究之功力,广泛征引中外历史上的文史典故和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人物故事,对概念、判断、规律、推理、论证等逻辑常识和逻辑史话,作了深入浅出、清新活泼、趣味盎然的讲解,使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掌握逻辑学的基本内容。由作者长年积累阐发的大量的逻辑故事,不仅被各种逻辑学专著、教材和通俗读物所转引,而且还时常出现在逻辑习题和考卷之中,其影响之广泛,在同类著作中首屈一指,被学术界誉为迄今为止将逻辑这一深奥枯燥的学问通俗化、趣味化完美结合的一部书。
(社会科学总论)C
1、《动力·结构·空间》 何一民主编
分类号 : C912.81/42 出版:四川大学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第一次“城市革命”与社会大分工》《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动力分析》《20世纪前半期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从城乡联系史看城镇化愿景》《科学精神和多元主义是中国新型城市化的活水源头》等文章。
2、《文学人类学新论》 唐启翠,叶舒宪编著
分类号 :C958/9 出版:复旦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本书论述人类学的文学转向及其方法论意义,注重将文化视为一种符号文本的阐释人类学范式,能给文学与文化的关联问题带来怎样的启示。通过回顾中国文学人类学产生的条件和新世纪以来的研究拓展情况,总结其理论建构的方向和基本内容——围绕文化文本、大小传统再划分、文化的符号编码程序、神话历史、四重证据法等学术关键命题,展开论述和讨论。对文学人类学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学术前景作出某种规划预期和展望。
3、《梁漱溟全集》 分类号:C52 / 304 出版:中华书局
本书收入梁漱溟先生所著《乡村建设大意》和《答乡村建设批判》。《乡村建设大意》是李志纯、郝心静、侯子温三人根据梁漱溟先生在山东邹平全县小学教师讲习会第二届和第三届两次会上所讲之内容,记录并整理而成,曾经梁氏本人批改。《答乡村建设批判》一书,系梁漱溟针对这些批判意见所作的答复。
(政治)D
1、《容与凝聚》 常晶著
分类号:D521 /16 出版 :人民出版社
平衡国家统一性与民族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是多民族国家建设的重要议题。政治制度作为一个联结各种复杂关系的环节发挥着关键作用,制度的变革与创新对多民族国家而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各国结合自身国情创设了丰富的制度,用以消除分歧、化解矛盾,有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的反而引致了更广泛的冲突。对制度的产生、效果、作用原理及其适用范围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总结多民族国家建设和治理的经验教训。《包容与凝聚:比较视域中的多民族国家政治制度建设》以瑞士、英国、新加坡、印度与菲律宾为例进行分析,指出:多民族国家政治制度建设需要坚持包容与凝聚并举的理念,以多民族平等共存、和睦相处为前提,允许和容纳各个民族的意见表达,以有指导性与影响力的共同力量为核心,在操作层面建立一套既反映各民族的利益要求又有吸引力、既具有包容性又能产生凝聚力的制度,才能有助于实现各个民族的共存和发展。
2、《迁与启示》 李皋编著
分类号:D66/10 出版: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本书聚焦四十年来经济、社会、农村、生态等领域社会矛盾的历史发展,通过对诸领域矛盾形态及其成因的揭示,探寻社会矛盾化解的中国方案、中国路径和中国智慧,为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现实借鉴和理论启示。
3、《代西方人在西安的活动及其影响研究》 史红帅著
分类号 : D691.93 /4 出版:科学出版社
作者利用长期以来搜集到的大量西文史料,包括档案、行纪、日记、书信、报道、讣告、调查报告、论著、地图和照片等,结合中文史料,对来自欧洲、北美、亚洲等26个国家的806名西方人进行了统计、分析,系统论述了他们在西安的科学考察、宗教传播、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慈善赈济、文物搜购、情报搜集等各类活动,多角度揭示了西方人的活动与近代西安城乡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西方人群体不仅是联结近代西安与域外世界的桥梁与纽带,而且也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推动了西安的近代化进程。
4、《层政府智慧政务之路》 胡广伟,曹银美著
分类号: D625/31 出版:科学出版社
本书首先概括阐述了从行政管理创新到智慧政务建设的演绎脉络;其次对以南京市栖霞区为代表的基层“条”“块”各政务部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梳理总结其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与需求;最后从三级政务服务实体、政务服务网络平台、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民生服务热线平台、园区和基地便民服务体系、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融合发展及业务流程、数据资源“汇聚-分发”机制、数据化绩效考核管理、层次化培训体系建设等方面具体阐述了推进线上与线下政务资源系统整合、打造闭合价值链服务体系的实践方法与路径。
(经济)F
1、《球能源转型背景下的中国能源革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壳牌国际有限公司著
分类号:F426.2 /38
出版:中国发展出版社
本书分为六部分,内容包括:高质量能源支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的中国能源革命;中国能源供给革命研究;中国能源消费革命研究;中国能源技术革命研究;中国能源体制机制革命;中国的能源国际合作与全球能源治理。
2、《境启动经济》 张继亮著 分类号: F127.351/1 出版:光明日报出版社
本书共分七章,内容包括“经济发展的当代内涵”“地方政府职能及其转变的依据与方向”“地方政府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具体方式:优化地方经济发展环境”“个案研究:哈尔滨经济发展的情势与环境研析”“优化人力资本环境:智识力启动经济力”“优化公共服务环境:保障力启动经济力”“优化市场秩序环境:诚信力启动经济力”。
3、《国惠农政策与法治一体化建设研究》 陈晋胜著
分类号:F320/11 出版:中国书籍出版社
本书围绕我国惠农政策与法治一体化建设之主题,概述了基本理论、现实状况和核心内容,以及规制(立法)层面的、实施(执行)层面的和监督(司法)层面的三方面基本现状。阐释了我国惠农政策与法治一体化建设中各自功能要求、相互衔接规范和共同促进原则等基本要求。专论了我国农民、农村和农业受惠政策与法治一体化建设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基本现状和基本构想。论证了我国惠农政策与法治一体化建设的战略构想。介绍并简析了法、日、美、加、澳和欧盟等国外惠农政策与法治一体化建设的基本状况。
4、《务网络信息生态链价值的协同创造》 张海涛,张连峰,王丹著
分类号: F713.36 出版:中国书籍出版社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解构与演化,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价值的基本框架解析,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价值协同创造的系统动力分析,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价值协同创造关系模型构建及检验,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价值协同创造机理等。
5、《生代创业教育论》 黄兆信等著
分类号:F249.214/10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从当代大学生创业、“大学生村官”创业、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新生代“创二代”创业四个维度,分析新生代在包容性发展视野下的创业问题与实践策略。
6、《费文化与艺术变迁》 刘乃歌著
分类号:F014.5/14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从社会学、文化学、美学、大众传播学四个领域的理论视角,深入研究费瑟斯通消费文化理论,通过“长时段”,重视“场域分析”的研究方法,探究后现代主义是如何与被称为后现代的日常生活体验及实践中广义的文化相关联的,并努力去研究和理解与这一范畴相关联的各种更加宽泛的社会现象。
(文化教育)G
1、《国非遗保护对中国的启示》 范靓著
分类号:G131.26 /2 出版:新华出版社
本书深入挖掘韩国非遗保护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诸多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全书内容共分六章,前三章主要介绍非遗的基础理论、非遗保护的历史、原则及构建策略,后三章主要阐述韩国非遗保护样本分析、韩国非遗保护对我国的启示、我国非遗保护的科学化构建策略,形成了一些“成体系”的研究成果。
2、《术、传媒与公共性》 吕新雨著
分类号:G210-05/3 出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作者二十多年传播学研究历程中的重要论文,涉及学术与政治、传播政治经济学、文化与传媒、新纪录片研究等诸多方面,以公共性问题贯穿其中。
3、《国古代图书馆与文化传承》 罗启元著
分类号:G250.92 /4 出版:现代教育出版社
本书以基层图书馆的视角,从我国古代图书馆、中华文化、书籍的发展三个方面,综述了我国古代图书馆从“殷墟卜辞”的萌芽到近现代图书馆出现的发展历程,并着重强调了我国古代图书馆在承接和推动中华文化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4、《习的通用设计》 Tracey E. Hall ,Anne Meyer,David H. Rose编著 分类号: G424.21 /71 出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着重展示了如何运用UDL设计灵活的课程教学,作者们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包括:如何识别不同学生的学习阻障,如何帮助多样的学生达到他们理想的学习水平,如何实现跨学科的资源整合等。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学习力,培养他们在复杂情境中成长为专家学习者,也是本书内含的教育追求。
5、《会资本与地方高校协同创新》 张廷著
分类号:G649.21 /59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从地方高校发展困境出发,指出开展协同创新是其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社会资本理论高度契合协同创新的社会治理需求,投资和开发社会资本是推动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的重要支撑。结合“2011计划”的政策导向,提出以社会资本的整合为着力点,从健全互动网络体系、完善信任治理机制、建立互惠社会规范、培育社会组织、推动文化价值整合构建科学合理、规范有效、富有活力的体制机制,推动地方高校协同创新健康发展,从而提升创新的质量和效率。
6、《验式教学》 张斌彬, 李晓雷, 王晶著
分类号:G807.4/68出版:应急管理出版社
本书对当今高校户外体育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 并结合体验式教学的优势和特点对高校户外体育教学与实践提出可行意见。内容包括: 高校户外运动教学开展概述 ; 体验式教学模式概述等。
7、《焦学习的课程评估》 陈瑾主编 分类号:G622.3/7 出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讲述了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为中小学研发的“L-ADDER”课程评估工具的内容框架及其在一线学校的使用研究。课程改革的推进,义务阶段的中小学都开启了自己的校本课程建设,但是建设课程的同时也遇到了评估问题。本次评估工具的研究,正是为了解决一线中小学课程评估的难题。
(语言文字)H
1、《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优化策略》 许燕著
分类号:H193 /7 出版:吉林文史出版社
本书共分7章,介绍了新媒体与汉语言文学、新媒体时代下中国文学存在方式的转型探析、新媒体时代的中国文学生产机制研究、新媒体环境下关于古代文学教学的思考等内容。
2、《文字形近、同形现象源流考》 谭生力著
分类号:H121 /28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对楚文字中的形近、同形现象进行西戎的整理和研究,并对楚文字误释现象进行归纳,对楚文字中的形近、同形现象进行举例说明,对其成因进行分析。
3、《语的意义》 童庆生著 分类号:H1 /80 出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本书从世界文学的思想谱系出发,论述了语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主要考察西方汉语观形成、发展、传播和扩散的过程及其在思想史上的意义,尤其重点关注它在西方思想史内部的承续,以及对现代中国语言、文学和思想的影响。
4、《文化汉语教育学》 (法)白乐桑(Jo?l Bellassen)著 分类号:H195/16 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文化场与语言政策:以法国汉语教育为例;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汉语教材编写个案研究;跨文化交际的若干问题;中国文化符号两则:汉字与中餐;跨文化学习的动机研究等。
(文学)I
1、《国传统文艺美学的现代转化》 李天道著
分类号:I01/41 出版:中国书籍出版社
本书分为六章,内容包括:传统文艺美学的理论形态与现代转化;传统文艺美学原生态的非体系与体系化态势;中国传统文艺美学思想之境域构成论与原点范畴;民族地域特色与接受思想;传统批评之诗性言说及态度与方法等。
2、《创时代的文学回应》 沙家强主编
分类号:I206.7 /402 出版:中国文联出版社
本书分文艺美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产业发展和管理美学四个板块,对这些时代命题进行研究和回应,试图就文化、文学和美学如何回应或参与现代化建设的跨学科研究做些有意义的探索。
3、《马相如赋的美学思想与地域文化心态》 李天道著
分类号:I207.224 /22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本书紧扣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辞赋的美学思想进行现代文学话语背景下的阐述,并详细解析其中的地域文化心态。书中详细论述了审美主体修养、审美构思特征、审美想象、审美灵感、司马相如赋的审美精神、审美价值论、地域文化与司马相如辞赋的艺术精神、巴蜀地域文化与司马相如辞赋的艺术精神等。
4、《文学视域下的韩国现代诗教育研究》 李明凤著
分类号:I312.607.2/3 出版:中国社会出版社
本书通过对韩国现代诗的梳理,并结合我国教育实际,构建出了一套具体的教学方案。书中内容共分为两部分,内容包括:我国外语及朝鲜语专业教育政策、朝鲜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新形势下的朝鲜语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等。
5、《国古典诗歌的互文性研究》 焦亚东著
分类号:I207.22 出版:上海三联书店
本书以互文性理论为视角,立足中西文论的对话关系,在生成原因、外部表现、内在机制、阐释策略等多个层面考察中国古典诗歌的互文性特征,揭示古典诗歌文本关系存在的普遍性、生成的必然性、表现的多样性、结构的复杂性,并在此基础上阐发其所具有的批评学意义,为深入思考“源与流”、“摹与创”、“同与异”、“常与变”这些文学研究中的重大问题提供一份具体的个案参考。
6、《慈诗学观研究》 徐玉凤著
分类号:I561.072/23 出版:光明日报出版社
本书共六章,内容包括:济慈诗学观的生发及其文化渊源分析;消释力:济慈诗学观的理论基础;崇情:济慈诗学观的情感展现;美与幻的交织:济慈诗学观的想象之境;追寻:由自然诗学通向生态美学;济慈诗学观对于世界诗歌发展的影响。
7、《诗经·国风》地域风格研究 陈冬梅著
分类号 I207.222 /82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选取《国风》中产生地域和时代不同,但同为周王室之诗的《豳风》、“二南”、《王风》风诗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这两个要素如何影响并形成四地风诗独特的地域风格。
8、《国古典小说序跋语篇之互文性研究》 陈昕炜著
分类号: I207.41/193 出版:复旦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本书以中国古典小说序跋语篇为基点和载体,旨在运用互文语篇理论,研究著书系统中围绕序跋语篇展开的多元篇际互文关系。书中以系统观为统筹,突破传统单一语篇的独立研究范式,归纳出两种基本篇际互文关系类型:指定性篇际互文关系和自由性篇际互文关系,并且从篇际关系视角去解读序跋语篇的文体特征和四种功能类型(组篇功能、人际功能、评价功能和导读功能)。
(艺术)J
1、《媒体时代设计艺术与文化研究》 范玉洁,陈艳梅著
分类号: J06/125出版: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为7章,分别介绍了设计艺术的文化背景、新媒体艺术设计与文化思维的理论构、新媒体技术对艺术设计的影响、新媒体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当代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新媒体时代设计文化的发展趋势以及现代设计的困境与发展对策等。
2、《乐的构成与欣赏能力的培养》 崔晓丹著
分类号: J60/46 出版:吉林文史出版社
本书分为7章,内容包括:音乐基础构建、音乐构成的形式和内容、音乐欣赏及流派、音乐欣赏的心理基础与生理基础、音乐欣赏的条件要素、音乐欣赏历史概观与教学、音乐文化的变迁与继承。
3、《思音乐与音乐史》 (美)列奥·特莱特勒著
分类号:J6-53 /16 出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辑录的12篇论文选自利奥·特莱特勒教授的三本文集:《音乐与历史想象》《发乎人声、诉诸笔端:考察中世纪歌曲并揭秘其创制作方式》以及《论音乐意义及其再现方式》,所涉论题在时间上覆盖了中世纪、古典-浪漫时期和20世纪,在课题上涉及记谱法思辨、历史学元理论、分析和批评方法论、音乐美学、音乐中的文字表述问题,视野开阔,具有突出的跨学科意识。
4、《新视野下高校美术教育的探索》 张倩,张春新编著
分类号:J-4/12 出版: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本书共分为七章,前两章重点从理论角度梳理美术及美术教育的相关概念与研究意义。第三章和第四章则从实践的层面针对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等展开研究。第五章则将论述重点放在高校美术教育研究及其实践上。第六章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当代高校美术创新教育的阻碍因素、改进对策等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第七章结合当代美术作品的实例,对中国绘画作品、外国绘画作品以及工艺美术与民间美术作品进行了赏析。
5、《子复隶书的理念和意趣》 凌峰著
分类号:J292.112.8/5 出版:上海书画出版社
本书是以吴子复及其隶书为研究对象的学术专著。通过讨论吴体隶书的美学风格及成因进一步挖掘吴体隶书的美学内涵,对于总结吴体隶书的美学经验和推动当代隶书的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书后附有吴子复年谱、吴子复作品选等内容,进一步丰富了本书的内容。
(历史)K
1、《边地到腹里》 张月琴著
分类号:K249.07/26 出版:中国书籍出版社
本书分五章,内容包括行政管理,从军事化到地方化、社会结构、边民的常态化;社会治理,从治军到治民、公共领域与精英群体,地方文教,从尚武到兴文。
2、《和十年》 郑曦原编 分类号:K258.06/127 出版:当代中国出版社
本书编译了200多篇1911-1921年间《纽约时报》关于中国的报道。内容包括:民国初创、捍卫宪政、维护国权、西风东新、文化觉醒、实业兴企、民生世相。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生等角度,对中国从1911到1921年这十年进行了全面的报道,并以西方人的眼光对当时中国的现实进行了分析。
3、《方文化圈内的不同趋向》 王少普著
分类号: K250.7/50 出版: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共分两编十一章,内容包括:中日土地制度的区别、中日小农经济的区别、日本商品经济与中国商品经济的区别、中日两国政治体制的区别、中日两国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区别、日本幕藩改革与中国洋务运动的政策区别、日本幕藩改革与中国洋务运动时期阶级关系的不同变化等。
4、《识、文献、学术史 温志拔著》 分类号: K207 /113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通过梳理南宋时期士人著述、编撰、校勘、注释等不同文献形态中的考据学特点与方法,研究宋学语境下考据学兴起的学术条件和文化机制,探讨文化学术下移背景下,考据学在南宋士人学术文化生活中的意义,试图由此呈现传统社会文献活动与学术文化史之间复杂多样的内在关联。
5、《莱希特、音乐和文化》 (奥)汉斯·艾斯勒(Hanns Eisler),(德)汉斯·邦格(Hans Bunge)著
分类号:K835.165.76=533/2 出版:厦门大学出版社
本书讲述了:1958年至1962年,汉斯·艾斯勒和汉斯·邦格进行了一系列的谈话,艾斯勒希望能够以谈话录的方式记录下贝托尔德·布莱希特——这位他一生的挚友——的日常点滴。但在这十四次谈话中,艾斯勒所涉及的话题远远超越了他与这位二十世纪德国最伟大剧作家的关系。在谈话中,艾斯勒回顾了他们从纳粹德国流亡到洛杉矶的经历,谈到了在洛杉矶与他们交往密切的朋友和熟人,如查理·卓别林、阿诺尔德·勋伯格和托马斯·曼。他还回忆起他们与“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的激烈交锋,谈及战后欧洲民主德国的艺术、政治和知识分子的生活,音乐的社会意义以及关于未来艺术、艺术家和普通人生活这些意义更深远的哲学话题。
6、《方的观念》 (英)彼得·戴维森(Peter Davidson)著
分类号:K103 /70 出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本书分历史、关于北方的想象、地形三章,内容包括北方的观念,从古代到20世纪;北方珍宝和奇迹;冰与玻璃;想象中的北国;北方夏日;流放北方;亡灵。
7、《说陇西堂》 李维平主编
分类号:K820.9 /83 出版: 金城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李姓与陇西、略说陇西李氏渊源、李氏源流及陇西历史沿革概略、陇西李氏与敦煌莫高窟、陇西李氏入闽考、李姓迁徙考、台湾李氏概况、中华李氏源远流长、杰出的封建君主唐太宗李世民等。
8、《周青铜器铸造工艺研究》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香港承真楼编
分类号: K876.414/19 出版 :科学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2016年“商周青铜器暨铸造工艺研究研讨会”国内外参会学者的论文13篇,内容主要涉及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如陶范技术、青铜矿冶遗址调查与研究、某区域的商周青铜器的制作技术、成分分析等方面。
历史文化名城与数字媒体广告创意研究 刘慧著 分类号: K915/21 出版: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为七章,内容包括:历史文化名城概述、历史文化名城的形成因素、历史文化名城的物质与文化构成、数字媒体时代广告创意思路的研究、历史文化名城与数字媒体广告创意的关系、历史文化名城广告创意的分类、历史文化名城数字媒体广告创意的策略。
(天文学、地球科学)P
1、《对气候变化国家研究进展报告》 科学技术部社会发展科技司,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编著
分类号: P468.2 /7 出版:科学出版社
本书面向巴黎会议后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面临的国际国内重大问题。从国际层面提出深度参与新的全球气候治理和落实谈判关键议题的立场和策略;从国内层面开展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研究,推动制定中国21世纪中叶低碳排放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支撑作用等。
2、《南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演化与岩相古地理》 王剑[等]著
分类号:P534.3 /1 出版:科学出版社
本书对华南新元古代中期板溪-南华纪沉积演化、沉积相时空展布、沉积旋回、事件地层、多重地层划分对比等开展了研究,探讨了沉积盆地各阶段充填样式,厘定了盆地地层格架。编制了华南新元古代中期早板溪、晚板溪、早南华、中南华及晚南华5个重要时期(世)的构造-岩相古地理图,分别对应裂谷盆地演化的5个阶段:裂谷幼年期、裂谷成熟期、早冰期、间冰期和晚冰期。通过对华南新元古代岩相古地理编图与研究,重建了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模式。
3、《位素景观图谱》 (美)贾森·B. 韦斯特[等]主编
分类号: P597 /1 出版: 科学出版社
本书是依据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内容编写而成的全球第一部同位素景观图谱的专著,涉及从区域和全球尺度上的同位素数据收集、监测方法和数据整合分析,到区域和全球尺度上碳、氮、氢和氧同位素景观图谱的构建,再到如何利用同位素景观图谱开展动物在陆地-海洋环境间的迁移、污染物的追踪、食品产地溯源、考古与古生态重建,以及法医调查取证等不同领域的研究。
(生物科学)Q
1、《态价值观的演变与实践研究》 戴秀丽著
分类号:Q14 /35 出版:中央编译出版社
本书系统归纳了从原始文明到农业文明再到工业文明的生态价值观演变规律及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剖析了生态危机的原因,阐释了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中所遵循的认知规律,提出了“人然相融”的自然观、“五论”内核的现代生态价值观、践行生态文明“五适”准则的行为观。
2、《用植物品质生物学》 卢善发等编著
分类号:Q949.95/9 出版:科学出版社
本书概述了药用植物品质生物学与药用植物品质的基本概念,以及遗传因素、环境因子、栽培技术、农药和重金属对药用植物品质形成的影响,阐述了萜类、苯丙烷类、醌类、皂苷类和生物碱活性成分及其生物合成途径等内容。
3、《物的喀斯特适生性检测原理和技术》 吴沿友等著
分类号:Q948.114/1 出版: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喀斯特适生植物为研究对象,依据其适生机制,探讨喀斯特适生性的检测原理,开发出检测植物喀斯特适生性的系列技术,建立一系列植物喀斯特适生性检测技术规程。
(农业科学)S
1、《添加对农业系统的作用与影响探究》 方琨,黄维,王道波著
分类号:S-01 /4 出版: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共九章,内容包括:氮与氮交换、氮添加与作物生态适应性、氮素与农田生态系统、农田氮素利用与管理、农田养分信息化管理、农田施肥后田面水氮素动态变化特征等。
2、《土保持学导论》 余新晓等著
分类号: S157/16 出版:科学出版社
本书涵盖了土壤侵蚀机理性研究、坡面侵蚀、流域侵蚀产沙、山地侵蚀灾害与治理、荒漠化防治等方面的新进展,分析了有关土壤侵蚀环境阈值、水土保持对区域径流输沙的影响、生态修复措施的水土保持效应、土壤侵蚀和面源污染等重大问题,明晰了我国目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总体方略和技术体系。
(工业技术)T
1、《信接收机原理与设计》 (美)Ulrich L. Rohde,(美)Jerry C. Whitaker,(美)Hans Zahnd著
分类号: TN914 /24 出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本书对通信接收机进行了讨论,内容涵盖接收机架构、天线、混频器、频率源、自动增益控制、静噪、自动频率控制、接收机的指标与测试、软件无线电原理与技术、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收发信机实现等。
2、《数据的架构技术与应用实践的探究》 李佐军编著
分类号: TP274 /116 出版: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概述性地分析了大数据的发展背景、基本概念,介绍了大数据的技术架构和关键技术,结合应用实践,阐述了大数据在不同领域内的发展与应用,以期帮助读者建立起对大数据应用全面、系统的认识。
3、《字化产品造型设计Pro/ENGINEER Wildfire 5.0/.》 王星河,曾奕晖主编
分类号:TB472-39 /35 出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为7个项目,内容分别为Pro/ENGINEER Wildfire介绍、二维草图的绘制、基础实体的创建、复制与阵列、实训——便携式多功能移动电源音响的建模、实训——模型装配、实训——综合练习等。
4、《物建筑》 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编
分类号: TU-092.2 /39 出版:科学出版社
本书分文物建筑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学术动态三个栏目,收录了《法王寺古建筑时代特征与建筑结构研究》《从福安古代建筑遗存看境内畲族居住建筑的类型及演变》《河南地区北宋时期佛塔的类型学研究》等文章。
5、《于生态理论下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传承与创新》 朱宇林[等]著
分类号: TU986.4 /9 出版: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原理、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与生态的关系、生态学原理下风景园林建筑的特性、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阶段解读等。
6、《域、空间战略与可持续性发展》 (英)格雷厄姆·霍顿,(英)戴维·康塞尔著
分类号: TU984.11/11 出版: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本书运用一系列理论见解审视了如下颇具争议性的论题:绿地新建住房面临的抵制、可持续性城市开发与“城市复兴”相关政策、重新定向或抑制压力地区的经济增长、如何支持衰落地区的经济发展、如何最大程度地为子孙后代保护环境资产。
7、《市景观生态学》 何春阳[等]著
分类号:TU-856 /36 出版:科学出版社
本书基于景观可持续科学理念,提出了“过程-影响-持续性”的城市景观可持续性研究框架,建立了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大度城市景观过程信息获取的方法体系,介绍了夜间灯光数据的系统订正方法、饱和订正方法和综合分类处理方法。基于多尺度景观分析视角,揭示了近30年来中国城市化水平、城市扩展、城市规模-位序、城市蔓延和城市透水层的基本格局和过程特征。进而综合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模型模拟手段,在不同时空尺度上揭示了中国城市景观过程对自然栖息地、耕地净初级生产力和地表温度的影响。
8、《北地区高陡特殊岩土边坡失稳机制与整治》 陈志敏,余云燕著
分类号:TU457 /3 出版: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室内试验、现场试验和现场监测数据为依据,以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研究为突破口,系统研究了西北地区高陡黄土、高陡盐渍土、高陡泥砂岩互层三类特殊岩土边坡失稳形成原因和规律,并提出相应的工程病害整治措施,为此类科学及工程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参考。
9、《觉传达中的版式创意设计与应用研究》 吴冠聪著
分类号:TS881/17 出版:中国纺织出版社
本书对视觉传达中的版式创意设计与应用进行了系统研究,按照从总体到部分,从理论到实践的思路展开,依次论述了视觉传达与版式设计的基本理论、版式设计创意方法、版式设计要素的运用、版式设计的视觉创意,以及不同门类的版式设计实际应用等问题。
10、《大思维》 (英)周若刚(Geoff Mulgan)著
分类号: TP18 /71 出版: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书借鉴了最新的数据、网络平台和人工智能方面的工作,收集了来自不同领域(包括哲学、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学)的深入见解,揭示了集体智慧如何引导企业、政府、大学和社会充分利用人类智慧和数字技术,探讨了如何有意识地组织协调集体智慧,以便利用集体智慧的力量帮助我们生存和发展,并指出了激发智慧的环境与弱化智慧的环境之间的差异,展示了人类和机器智慧如何才能解决商业、气候变化、民主和公共卫生方面的挑战。然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全新的专业、制度和思维方式。
11、《学习科学视域下的网络深度学习》 段金菊著
分类号: TP181/12 出版:科学出版社
本书首先通过对学习科学的主旨-深度学习进行研究,借鉴学习科学领域对学习环境、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研究的相关成果,结合深度学习的时代背景,构建了技术增强环境下网络深度学习的理论体系和分析框架;然后对深度学习的创新技术、工具及场景等进行探讨,对网络深度学习的策略等进行推演,对国际上网络深度学习的实践案例进行介绍;最后总结网络深度学习的发展趋势。
12、《营造和谐空间环境》 白旭著
分类号:TU-856/35 出版:中国纺织出版社
本书围绕室内外空间环境设计原理及案例赏析进行具体的探讨,内容包括:室内空间设计概述(室内环境设计的概念、定义、内容、风格),室内空间设计原理(空间设计、界面设计、家具陈设布置),室内空间设计典型案例赏析,室外环境设计概述(室外环境的概念、界定,室外环境设计的构成要素特征),室外环境设计原理(室外空间设计、界面设计、环境景观设计),室外环境设计典型案例赏析。
13、《生态视角下的环境艺术设计》 曹懿著
分类号:TU-856/31 出版:中国纺织出版社
本书从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及生态学相关理论入手,分类别对环境艺术的生态设计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并就典型的环境艺术设计案例进行了分析,增强了理论的说服力,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也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实践研究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14、《民族建筑元素与环境艺术研究》 李倩著
分类号: TU29 /3 出版:吉林大学出版社
本书七章,内容包括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关理论与创作的多维视角,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建筑元素与环境艺术研究,高寒地区少数民族建筑元素与环境艺术研究等。
15、《中国政府网站公众持续使用意向研究》 汤志伟,韩啸,龚泽鹏著
分类号: TP393.409.2/7 出版:科学出版社
本书注重从我国现实情境出发,运用访谈和调查数据来进行问题分析,旨在构建出我国情境下的政府网站公众持续使用意向理论模型。首先,梳理电子政务采纳研究的相关理论模型;其次,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文献综述;再次,通过深度访谈来获取研究数据,运用扎根理论探析影响政府网站公众持续使用意向的因素,建立分析框架,并进一步展开定量研究,建构本书的理论模型;最后,为提升网站公众持续使用意向提出对策建议。
16、《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的逻辑语义学研究》 邹崇理等著
分类号:TP391.1 /10 出版: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汉语信息处理为导向,以现代汉语中的反身代词、照应省略结构、话题句、兼语句、连动句、复杂谓词并列结构等具有典型性的句法-语义现象为研究素材,展开了一系列逻辑语义学的研究,即针对汉语独有特征的范畴类型逻辑以及组合范畴语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