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毛、邓著作)A
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万希平著分类号:A811.693/11 定价:79 出版:天津人民出版社
本书以生态马克思主义微观政治哲学视角、从社会制度层面入手,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在政治、经济及文化等方面的发生态本质及其维护机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尤其对市场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了创新性的阐释,进而对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如何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提出建设性的对策思路。
(哲学)B
《道德经》里的智慧季风著分类号:B223.15/60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作者结合当代社会实际,从古人书中寻踪觅迹,从而为现今国人提供了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令世人从中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全书把《道德经》分成十一个主题,不仅对某些经典名句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释,还对全章进行了介绍与分析,既介绍了这些经典名句的字面含义,也给出了它们的引申含义。汲取祖先智慧,回归传统文化,是当今众多有识之士的共识。在回归传统的路中,我们能更好地认清自己,看清周遭。
生存解释学研究梅景辉著分类号:B086/28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无论是生存论,还是解释学,其共同的视域乃是当下的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既是人们当下所生存的世界,更是变动不居的生成的世界与存在的界域。本书对于“生活世界”的思想渊源及其现代语境的探究,能够使生存解释学从纯粹思辨的空间中跳跃出来, 融入到现代人真实的“生活世界”与“交往行为”之中,并具有现代性的思想意蕴。
美,这奇特的理念 (法)朱利安(Fran ois Jullien)著 高枫枫译 分类号:B83/156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什么是"美"?西方历代哲学家如何各自演绎并逐步发展起如今"一统天下"的美的理念?中国思想又是如何看待"美"的?在"美"于19世纪末被引进之前,中国思想是否已经具有一套评判和鉴赏艺术的标准?西学中的美之理念是否存在没有被思想之光照亮的盲点?作者认为,西学中的美之理念的单一化特征,使得我们脱离了感性的多样性。当西方哲学将"什么是美"的问题升华至"美的本质"的理性层面,并将其作为恒久追求的答案而神圣化时,中国思想却没有孤立"美",把它抽象化。在中国思想看来,"美"的最高境界在于"气韵生动"、"传神",在于"自然为上品之上",而达到此一最高标准的过程更是在不为人所注意的转化中得以进行。从中西方关于美的概念的差别入手,作者发掘出了与'美'直面相见的现代艺术所可能遭遇的其他丰富内涵,把美从我们惯常的领域和表述中解放出来,重新还美以奇特性。
我生有涯愿无尽梁漱溟著分类号:B26/14 定价:27.00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是由梁漱溟先生生前关于自身生平的文章辑录而成。先生自谓问题中人,且将其穷毕生之力孜孜探求的问题归诸为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在书中,先生细腻坦诚的笔触之下,其披沥此心艰难跋涉于探求社会、人生两大问题之解决的征途上的躅躅身影清晰可见;而先生九十多年人生轨迹中自学之历程、情感之所依、思想之嬗变以及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之社会实践等等诸多方面也纤毫毕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从而为了解和研究中国最后的大儒梁漱溟先生的人生经历、学术思想以及生活情操提供了丰富而翔实的资料。
走向历史的深处陈先达著分类号:B03/8.2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以人类对历史规律的探索历程为前导,着力研究马克思如何突破以往历史观的局限而走向历史的深处,即发现历史自身规律的过程,由此深刻揭示了马克思的历史观在人类历史观变革方面具有的划时代意义。
(社会科学总论) C
柏拉图与古典乐教主编娄林古典文明研究工作坊编分类号:C53/284 出版:华夏出版社
本书是经典与解释辑刊第42期,论题为“柏拉图与古典乐教”,讨论了音乐在以柏拉图为核心的古典传统中的位置与角色,涉及乐理、音乐政治学、音乐与教化的关系等层面,其中弥漫着一类明显的暗示,即认为,受过良好教育的灵魂,归根结底,应是那种具有乐感的灵魂,音乐教育塑造人的个性,使人获得健全的感受和洞察能力,让人的言谈举止变得优雅,质言之,“人类生活处处皆需节律与和谐”。
(政治)D
生态家宪政与中国未来范瑞平, 贝淡宁, 洪秀平主编 分类号:D092.2/10 出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华正在崛起,儒学可当复兴?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如今已是人民共和的天下,至圣先师何在?中国模式初现峥嵘头角,大道三通直面普世价值,仁义礼智何为?本书选文三部十五篇,三部所题“政治儒学复兴的正当性”、“可行性与可取性”、“走向未来”,直指儒学的当下与未来,可欲与可行。既有当代大陆儒家的黄钟大吕之音,亦有港台新儒家绵延之嫡绪,间有西来贤者对儒家的同情之理解,抑或来自自由主义阵营的儒家式建构,前世今生,旧邦新命,无不是在如今肆虐寰宇的世界潮流之中,追问着这个感人至深的问题: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
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 (英)米尔恩主编 张志铭译 分类号:D082/2 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本书由英国达勒姆大学教授米尔恩著。他曾任英国法律与社会哲学协会主席(1983~1986)。作者从道德、政治和法律哲学角度对人权观念进行了全面深刻地探讨。他认为,人权是一种道德权利,而不是政治权利,作为最低限度的人权应包括生命 权、公平对待的公正权、获得帮助权、不受专横干涉的自由权、诚实对待权、礼貌权、儿童受照顾权等 7 项基本权利。本书见解独到,发人深思,为我们了解人权问题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康德政治哲学文集(德)康德(ImmanuelKant)著李秋零译注分类号:D0-02/7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收入康德政治哲学全部相关著述,含《法权论的形而上学初始根据》、《回答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论和平》等文章和论著摘编,书中所收入的文章均由译者增译了《科学院版编者导言》和科学院版编者注,并在必要的地方加了少量的译者注。解读甘肃陶明著分类号:D619.42/5 出版:人民出版社
甘肃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地理、文化坐标上的居中而和之地。在这块历史古老文化厚重的神奇大地上,孕育了辉煌灿烂的女娲文化、伏羲文化、秦陇文化、敦煌文化等多元文化。一代又一代陇原英才,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做出了卓越贡献。甘肃的沧桑变迁可以说是中国西部发展的一个缩影。《解读甘肃》的作者陶明以翔实的资料、全新的视角、缜密的思考,对甘肃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进行了探讨与解读。全书集史料性、思想性于一体,既有对中国文化渊源的深入探究,又有对中国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纵横剖析。
(经济)F
奇异期权交易弗兰斯·德·韦尔特著 陈学彬等译 分类号: F830.91/143 出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由资深交易员和顾问弗兰斯·德·韦尔特所著,使用风险导向的方法介绍奇异期权的定价。通过向读者提供理解奇异期权的结构化产品,本书也让读者能够对最基础或最复杂的奇异期权进行定价和风险管理。德·韦尔特从解释与交易奇异期权相关的风险开始,继而以不仅仅进行数学推导的方式详尽分析了这些风险背后的经济学原理以及奇异期权的价格敏感性指标。本书所用的数学结构化产品只为解释奇异期权服务,并结合实际操作中的案例让读者能够从实践的角度理解数理定价公式。
制度、市场与中国农村发展陆益龙著分类号:F323/12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制度创新与农村市场发展,制度需求和供给与中国农村发展,城乡体制改革与中国农村发展,农地征用问题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引导性制度变迁与农村市场发展,制度创新与农村新要素市场的发展等。
中国企业新商业模式案例梅洪常,魏明主编分类号:F279.23/118出版:经济管理出版社
本书通过一系列个案来了解中国企业的新商业模式,解析企业发展和经营管理中的成功范式,启迪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发展的智慧。本书对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案例分析重在反映真实情景,分析方法和体例并不是针对每个或组合的具体案例和情景,而是针对中国近期企业商业模式的实际案例及其所涉及的特定情景,从而理解模式创新,突破原有模式瓶颈,开创行业崭新前景。比较开发史何顺果主编分类号:F061.5/2出版:世界图书北京出版公司
本书作者以全新的眼光,对世界历史上的开发问题作比较研究。借鉴各国开发经验为我所用是本书的目的所在,因而书中对当
代高科技革命的开发意义作了重点的论述。尤其对美国硅谷的开发模式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本书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准,又紧扣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因此有鲜明的现实意义。所涉及的内容当然不仅仅限于美国的西部开发问题,它几乎涵盖了历史上的主要开发史。古代,除了中国古代的“屯田”制外,主要涉及了古希腊、罗马的海外殖民运动,以及 10至13世纪时期十字军东征过程中,南欧人在地中海东岸一带进行了殖民和开发活动。关于近现代世界历史上的开发活动,选取了加拿大、合众国、澳大利亚和俄罗斯开发其边疆的四个案例,其中关三个案例均属于“自由殖民地”开发范畴。 俄罗斯对西伯利亚的开发,经历了沙俄、苏联和当前三个阶段,其背景、做法和经验都很不相同,主要过程发生在于计划经济下的苏联时期,共经验和教训特别值得注意。
人·地·城徐远著分类号:F320.2/9定价: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作者研究中国农村改革和城市化问题的时评文章集锦,内容涵盖城市起源、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粮食安全、农民收入、农村改革、工业化等诸多方面。作者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秉承社会学的关怀,用文学的笔触,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城市变迁的历史图景。本书适合广大对城市化、农村改革、中国经济发展感兴趣的书友阅读。
(文化教育)G
我读天下无字书丁学良著分类号:G112-53/4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著名学者丁学良教授,以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讲述了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美国、亚洲、欧洲、澳洲、中国台湾等国家、地区的游学历程,其中既有与世界顶尖学者的近距离接触,也有对于世界精英学府的亲身体验,既有对于全球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制度的敏锐分析,也有对于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文化"无字大书"的酣畅漓淋的体悟。 本书内容丰富,叙述生动,视野宏阔, 论述精到,是不可多得的学术文化佳作。
大学之思与大学之建刘献君著分类号:G649.2/37 出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作者近十年来在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着重探讨大学的建设。大学建设,首先要站在战略高度,着眼未来,把握好战略性前提问题。为学校的发展打下战略基础。在大学建设过程中,领导者应有坚定的信念、开放的心态。抓住理念、制度、队伍、资源、文化等基本要素。在实践中创造,在创造中推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据此。作者阐述了在确立敦育理念、学科建没、科学研究、制度进没、文化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创建办学特色、开展个性化教育等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民国时期大学校园文化 (美) 叶文心著 冯夏根, 胡少诚,田嵩燕等译 分类号:G649.29/18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叶文心上海史研究的第一部著作,以民国大学为研究对象,其中上海的大学占据了约一半篇幅。作者分析了圣约翰大学、交通大学、上海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公学等上海各大学不同的办学风格、校园文化、及其与上海经济和国内政治的关系,叙述了民国大学生在日益极端化的政治环境中无所适从、渐入颓唐的过程。在此一探索中,叶文心不仅重视全球化因素,而且始终关注传统因素与地方特色。她认为如果历史研究失去了具体性也就失去了价值。因此她总把现代性与中国性这两个概念联系起来考察,从历史深处发掘中国的特质。
数字时代的图书(英)约翰·B.汤普森著张志强...[等]译分类号:G23/8出版:译林出版社
五百多年来,书籍一直都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特征,是教育和学术所依赖的基础。如果没有以书籍为形式一代代保存、传播、传承下来的资源财富,很难想像西方文化乃至当今世界文明将会是怎样的。但是最近几年,却涌现出这样的猜想,那就是我们熟知并重视的这个五百多年的文化是否有消失的可能。今天,图书出版业正在经历一场变革,其变化之深刻就如同谷腾堡开始用传统的螺旋压印机来生产印刷文本那样。这个变革的动因之一是由数字化引领的科技革命,还没有人能准确知道这个变革将会在图书出版领域怎样演绎。尽管以书的形式被包装起来的内容还是以各种形式传播,仍有很多人在思考,印刷书籍是否会重蹈黑胶唱片的覆辙,最后变成收藏家的藏品,成为已逝岁月的古怪遗物。书籍会继续作为重要的形式存在于以电脑、电视为普遍文化形态的世界中吗?
让学生学会阅读蒋军晶著分类号:G623.232/3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群文阅读,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建立阅读优势的最佳方法之一。什么是群文阅读?优质的群文是如何形成的?不同的文体如何做群文阅读?通过群文阅读可以学什么?……在本书中,蒋军晶老师将自己多年做群文阅读的经验全部呈现出来。 蒋老师通过群文阅读,让学生的阅读量大增,促使学生向往精神生活,同时培养学生思考、发现的能力。他的群文阅读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一条可操作性极强的新思路。
(语言文字)H
电影史双语读本游飞主编分类号:H319.4:J909.1/1:1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按照电影史的各个阶段,精选英语世界经典电影史著的相应章节,为读者打开了一窥影史风貌的窗口。每章前还配有编选者的导读。游飞教授精选多部权威英文电影史专著的核心章节,编纂成此书,每个章节还撰有言简意赅的中文导读,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中英文双语电影史读本,也是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世界电影史的配套教材。适用于电影专业人士和艺术(特别是影视传媒专业)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也是许多外语专业人员和广大电影艺术爱好者的案头必备读物。
符号学-传媒学词典胡易容, 赵毅衡编 分类号:H0-61/7 出版: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篇幅约40万字,400余条目,讨论了30多个“符号学—传媒学”门类,以及一个世纪以来该领域的主要思想成就及其代表人物,着重介绍了中国符号思想遗产。“符号学—传媒学”是一个学术连续带。这两门学科都诞生于二十世纪初期的现代性压力之中,都围绕着“意义”这个现代社会与现代人赖以安身立命的核心概念展开。符号学研究的是意义的一般规律,偏向理论:传媒学更关心意义在当代社会文化中的传播与接收的方式与效果。由于历史的原因,符号学与传媒学一直被割裂为两个不同的学科。当今的文化实践证明,这两个学科都需要对方的支持:符号学必须由传媒研究确证其实践价值;传媒学则需要符号学提升学理。今日在中国蓬勃兴起成为显学的“符号学—传媒学”研究,会得益于这本综合的工具书。
汉语国际传播研究新动态吴应辉主编分类号:H195.1-53/2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 2013-2016 年间汉语国际传播研究的重要成果,分三部分:综合研究“三教”问题研究和典型案例研究。综合研究
部分 15 篇,涉及汉语国际传播远景目标、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建设及其专业定位、汉语典籍对外传播、语言国际传播机构比较等。
(文学)I
小说与生活张公善著分类号:I106.4/75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小说是文本化的生活,生活乃原生态之小说。本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以《挪威的森林》、《小团圆》、《霍乱时期的爱情》
《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小王子》等作品为载体,讲生活中的普遍问题,如生死、婚恋、工作、欲望、栖居、幸福等。第二部分以《伊豆的舞女》、《梅雨之夕》、《老人与海》、《鼠疫》、《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命若琴弦》等作品为载体,对若干生活主题进行阐释。本书不仅仅是文学批评,也是对生活的哲学反思,更是在探索一种以小说为载体的生活教育学。
汉赋研究史论踪凡著分类号:I207.224/3.2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系统地梳理了汉赋研究的历史嬗变,尤其注重分析古代汉赋编录的体例、方法及其成败得失,肯定汉赋注释和评点在汉赋阅读与传播中曾经起到的重要作用,并对汉赋研究产生的学术背景、包蕴的文化内涵以及可资借鉴的合理因素有一定的理论思考。
自我、社会与人文丁林棚著分类号:I711.074/2出版: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通过对自我的剖析,揭示了阿特伍德关于人的民族性、政治性、社会性和生物性深层的思索,阐发这种人文和社会关怀对文学写作的重要意义。书中主要围绕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思想、自我与他者的精神分析以及人与动物的边界做出了超前的探索。
长城内外赵世瑜主编分类号:I206.6/280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结合田野调查和历史文献考据的方法,利用搜集民间文献、观察仪式活动、进行访谈等研究手段,由地方社会的视点出发,通过对地方社会的历史重构,重新审视相关传世文献以及它们对发生在这里的重大历史事件、制度、人物的看法,试图以此对明清时期长城两侧的族群关系及地方社会的建构提出新的问题。本书不是关于长城本体或直接针对历史上的长城战守的研究,也不是关于历史上中原王朝与游牧政权之间关系的宏观叙述,而是尽可能地从生活在长城这个巨大的墙体两侧的人群出发,观察历史上与长城有关的制度、事件如何影响到这些人群的生活,也注意这些人群生活如何与上述制度、事件一起共同构成地方社会的结构。
术语评论 (美)西摩·查特曼(Seymour Chatman)著 徐强译 分类号:I045/29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关注的是叙事学以及通常的文本理论的术语,它力求从两个角度对叙事术语学作出统一化论述。前四章是第一个角度,它是外部的,关注的是叙述——尤其是虚构的叙述——与其他种类的话语或“文本类型”之间的关系;接下来的七章从一个内部角度走近叙事学,它们检验了仍处于争议中的一些概念与公式:隐含作者,叙述者的本质,人物“视点”或“聚焦”的概念,以及“不可靠叙述”与作者所谓“易错过滤者”之间的区别。
中西文论对话邹广胜著分类号:I0-03/44 出版:商务印书馆
本书是作者关于中西文论对话的学术专著。出发点和归宿是平等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义和地位。作者对目前中西文论与文化对话中几个热点问题进行了思考与反思,用对话的基本原则——多元、平等与交流来反思文论与文化传统。作者对中西文论的思考,不仅来自对文化传统,更重要的是来自对现实人的价值理念的反思,为我们反思几千年的传统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视角。
在思南阅读世界孙甘露主编分类号:I206.7/381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这本书收录了国内外知名作家关于新书分享、文化深度阅读等方面的讲稿,包括《孙顒的小说,让过去告诉未来》、《相遇:在文学的黄金时代》、《知日的风景》、《美国的创意写作课程》、《老舍和上海的朋友们》、《历史中的作家》、《俄罗斯文学的“非法闯入者”》、《文学与翻译:在另一种语言中》等。思南读书会是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市作家协会、黄浦区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阅读品牌活动,每周六在思南公馆举办。邀请作家、学者等做公开讲演或对谈,并与读者互动,至今已经举办70余场。本书即是讲演稿的精选结集。
诗与世界张燕楠著分类号:I712.06/17 出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 从“英美新批评”到兰色姆的“本体论批评” ; 兰色姆“本体论批评”的思想形成与发展道路 ; 兰色姆“本体论批评”的历史语境与文化政治等。
二十世纪中西文论史王锺陵著分类号:I109.5/18:4 出版: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以宏阔的视野, 从西方的不同思想流派到中国的不同文体在不同模式下的各异轨道, 对一个世纪以来中西方文论发展演变的历史以及内在逻辑进行了梳理, 透视出中西方文学思想在一个世纪的得与失、轻与重。研究范围宏大, 涉及二十世纪西方的主要哲学与文学流派, 以及中国散文、杂文、报告文学、新诗、小说、话剧、京剧、影视等领域, 是一部世纪性总结的著作。更重要的是, 王锺陵教授还在研究方法上大力创新, 汇通中西、融贯古今、意在创造。
草叶集 (美) 沃尔特·惠特曼著邹仲之译 分类号:I712.45/1.3 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
《草叶集》是一部奇书,从内容到形式都颠覆了在它之前美国诗人们遵循的欧洲诗歌的创作模式,而且是有意识的颠覆。尽管它从问世至今饱受争议褒贬,但却被尊崇为地道的美国诗歌的诞生标志,是19世纪世界文学史中最重要的诗集之一。书的内容如此
浩繁,从中史学家看到了19世纪的美国历史,思想家看到了民主自由平等观念的美国式表达,哲学家看到了万物皆有灵和灵魂不朽的信念,旅行者看到了美国野性旷莽的自然风光和壮丽沸腾的城市景象,青年人读出了对肉体和性的赞美,老年人看到了对死亡的坦然无惧……惠特曼在美国与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性怎么形容都不过分。此译本由译者邹仲之根据英国华兹华斯诗文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沃尔特•惠特曼诗全集》译出,在“临终版”草叶集的基础上还增添了十余首作者去世后附编的《老年的回声》, 以及数十首之前未收入诗集的作品。因此,这部新版的《草叶集》可谓迄今为止国内收录最完整、最全面的惠特曼诗集。另外,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参考了楚图南和李野光先生合译的《草叶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以及赵萝蕤先生译的《草叶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既保留借鉴了前辈的成果,又在前人的高度上以一种粗粝平易的语风重新诠释了惠特曼这位平民诗人,并获得了翻译界前辈屠岸先生的肯定。
道在途中马治军著分类号:I206/109出版:学林出版社
本书通过对中国生态批评20多年发展状况的观照,检视其成就与不足,分析其发展逻辑,评析回应其理论生成过程中的困惑和争议,从而为建构更为完善的中国生态批评话语体系作出理论努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领域、道德层面、精神世界的生态问题日益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生态学及其理念与研究范式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人文研究领域,国内关于生态哲学、生态美学、生态伦理学、生态人类学的研究逐渐增多,学界出现了“生态学的人文转向”。生态文学创作的逐渐活跃和生态批评研究的日益深入便是这一态势的积极反应。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界对于生态文学和生态批评的关注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逐步形
成了明晰的生态批评学科意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书总结20多年来中国生态批评研究的成效和不足,评析中国生态批评发展进程中的疑惑和争议,完善中国生态批评的概念和范畴,剖析中国生态批评理论的生成逻辑,以期为构建更为完善的中国本土生态批评理论形态做出学术努力。本书是中国本土生态批评理论的有价值之作。
(艺术)J
思维与设计周至禹编著分类号:J06/111=2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的内容系统宏观,涉及哲学、美学、心理学、语言学、心理学、技术美学、设计理论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与问题,并分别从以上角度阐述设计思维的特性和思维开拓创新的可能性。
温克尔曼的希腊艺术图景高艳萍著分类号:J110.92/11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作者围绕温克尔曼的希腊雕塑批评、美学理论、艺术史写作及视觉经验,通过作品研究、文本细读、哲学分析和历史研究等方法,对温克尔曼的希腊艺术图景及其生成做出独特而深入的分析和阐释。也借此揭示温克尔曼美学思想的嬗变,并掀开温克尔曼的别异于同期“美学之父”鲍姆嘉通的艺术美学风景。
西方艺术史观念高名潞著分类号:J110.9(195.6)/1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作者二十余年潜心教学和研究,从非西方视角系统梳理、反思和批判西方艺术史理论的学术专著,开创性地提出了“再现”是贯穿西方艺术史理论发展的主线。西方现代艺术史及艺术批评理论的哲学基础是启蒙时代所奠定的再现理论,正是对这一启
蒙运动以来主客观二元论的继承和质询,构成了西方艺术及其理论的历史,然而西方艺术史理论始终未能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范式。有鉴于此,作者既提纲挈领又详实地对西方艺术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了独特的论述,解读了不同理论流派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再现理论在西方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和重构,并探讨了艺术史理论发展的新方向及其可能性。
LOGO 百年 善本出版有限公司编著 分类号:J524.4/25 出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LOGO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是商业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代表性事物。对于平面设计师来说LOGO是设计的必修课,正可谓“方寸之间,见功夫”。本书梳理了 logo设计一百年来的发展历程,分为“装饰艺术”“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数字时代”四个章节,这也是logo发展的四个重大的节点。每一个章节都有想用的文章和作品做详细的说明与展示。对于设计师,尤其是学生群体这是学习设计必备的读物。
(历史)K
中国,我的第二故乡孔寒冰编著分类号:K833.817=6/1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共分为十四章,内容为家乡和青少年时代、初次来中国、第二次来中国、在北京大学半工半读、燕园之恋、阿拉法特的柬埔寨问题特使、巴勒斯坦驻华大使等。解密巴勒斯坦与新中国的外交风云,细述阿拉法特的“儿子”与北大的不解情缘。法·萨法日尼,巴勒斯坦籍,1971年至1976年在北京大学学习中文与历史,1978年至1984年在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攻读硕士学位,1988年至1990年在该系攻读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外交工作,1992年至2002年担任巴勒斯坦国驻华大使。现任阿拉伯信息交流中心主任,并在北京大学外语学院阿拉伯语系任教。
媒介丁村阮艳萍,王雯著分类号:K285.5/4出版:科学出版社
媒介社会作为包括丁村在内的当代社会的重要生存语境之一,无论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信息传播还是对仪式共享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书从媒介环境学、媒介社会学和景观人类学的角度,从一个佤族村落的发展透视数字媒介技术发展与社会文化变迁质检的关系,对文化景观遗产的当代生存及其媒介生产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和阐述,对新新媒介环境下文化持有者思维方式变革和村落的当代变迁进行思考。本书在对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进行理论思考的基础上,选取丁村文化景观作为典型个案,对媒介发展及互联移动环境下民族文化及其媒介化符号系统,以及相关媒介生产(包括传统媒介和新兴媒介)进行文化学、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的分析,对少数民族文化当代生存的“文化地图”和“经济地图”进行特定化、情境化、具体化的深刻观察和描写,集中描写和阐释新媒体环境下媒介生产现状及其与人和文化景观发生互动影响的具体表现和深刻内涵。
翁同龢书札系年考李紅英著分类号:K827=52/99 出版:黄山書社
翁同龢历任同治、光绪两朝帝师, 并授为军机大臣, 兼任总理衙门大臣等重任要职, 其举手投足, 事关全局, 是晚清政坛的关键人物, 是值得学术界关注的重要历史人物。翁氏家书的整理, 对研究翁同龢及其家族政治、社会活动, 进而研究晚清政局、重大历史事件, 具有很高价值; 同时, 对系统研究翁氏藏书, 整体把握翁氏藏书的版本文献价值, 也很有意义。本书以国家图书馆馆藏
《常熟翁氏家书》为主要研究对象,兼及相关藏品对翁氏书札进行整理研究。在释读的基础上考释翁氏家书写作时间及其相关内容。
“克罗齐命题”的当代回响李剑鸣著分类号:K712.07/5出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所谓“克罗齐命题”,即意大利学者贝奈戴托·克罗齐的名言“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所包含的思想,触及历史知识的形成与当前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实际的历史研究中,这种联系主要体现为“现实关怀”和“历史写作”之间的张力。本书以中国和美国近期的美国史研究趋向为中心,探讨历史学家所处的社会和时代如何引导乃至塑造其历史写作,而历史学家又如何以自己的专业方式回应社会和时代提出的问题。书中各篇文章论及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学术思潮和史家群体的变化在美国史研究中所产生的影 响,并评析伯纳德·贝林、戈登·伍德、埃里克·方纳和杨生茂等学者的治史路径和史学主张,以此对“克罗齐命题”做出某种回应:现实关怀可以合理地引领史家的研究兴趣,有助于他/她从广漠幽暗的过去世界中发现有意义的问题;然而一旦进入解读史料和构建历史解释的环节,现实关怀就必须接受学术准则的审查,并受到历史主义的阻击。
武威汉简《仪礼》整理与研究张焕君,刁小龙著分类号:K877.54/45出版:武汉大学出版社
本书以陈梦家《武威汉简》为底本,其相关释文、校记部分一依陈著体例。释文部分,依原简款式,每简占一行。简文为漠隶,近於今所通行正字字模,故一律改写为通行文字。其文字结构有不同於今的,依其偏旁结构,加以隶定。少数不能用今字偏旁隶定的,依原字摹录。
肖邦与波兰音乐家梁全炳,姚曼华,梁镝编著分类号:K835.135.76=41/1出版:上海音乐出版社
本书收录《肖邦:家世》《肖邦的生日究竟是哪一天》《肖邦出生前波兰已失去独立地位》《青年肖邦和辉煌风格》《几位德国音乐家以及诗人海涅眼中的肖邦》等文章。本书既有涉及肖邦家世及所处时代背景的描写,也有他的双亲和师长、友人的叙述;既有对肖邦学习生涯和举办音乐会的介绍,也有描述他的恋爱经历和享受爱情与友情的篇章。书中关于国际肖邦钢琴比赛以及肖邦风格的阐述,对准确理解“肖邦”、演奏“肖邦”颇有助益。选编几篇介绍波兰音乐家的文章,是因为这些音乐家深爱肖邦,致力于传承肖邦的音乐。
另一种古史 (美)杨晓能著 唐际根, 孙亚冰译 分类号:K876.414/3 出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跨越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美术史四大学科,在探索青铜纹饰、图形文字的基础上,发现了一种介于文字和装饰图案之间的“图像铭文”,继而讨论了三者的演化与古代社会、文化、政治、宗教、礼仪发展的密切关系。 本书并非一部以年代、地域或文化编排的通史,也不是一本仅仅研究古代中国青铜器铭文和纹饰的专著。作者不厌其烦地全面梳理考古发现、视觉艺术实例、铭刻资料和文献信息,并对一些重大课题进行深入研讨,其苦心所在,凝缩于对中国古代社会关键问题所产生的感悟之中。从某种角度讲,这些感悟实际上是对早期中国数千年历史发展脉络的概括性总结,试图勾勒出中华民族及其文化在始创和形成进程中来自多方的贡献、错综复杂的形态与别具一格的特性。
(工业技术)T
洛杉矶基础设施的生态网络 (美)卡兹伊斯·瓦内利斯(Kazys Varnelis)主编 秦红岭,刘晓光译
分类号:TU984.712/7 出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本书叙述了洛杉矶因财政短缺、开支攀升等使得城市规划不能仅仅依靠新基础设施的建设来解决的城市问题。检视了由此导致的城市境况,提出了能够缓解环境负荷、组织土地利用与提供服务的网络化、共生的生态系统,为二十一世纪的洛杉矶及其他城市提供借鉴。完善的基础设施,曾一度使洛杉矶成为美国现代城市的典范,如今却使其陷入了长期的危机之中。城市中房主抱怨、财政短缺、开支攀升等诸多问题,使得城市规划者不能再仅仅依靠新基础设施的建设来解决城市问题。本书检视了由此导致的城市境况,提出了能够缓解环境负荷、组织土地利用与提供服务的网络化、共生的生态系统,为21世纪的洛杉矶及全球其他城市绘制了新的蓝图。
古迹维护原则与实务 (德)米歇尔·佩赛特(Michael Petzet),(德)歌德·马德尔(Gert Th. Mader)著 孙全
文,张采欣译分类号:TU-87/13 出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本书内容涵盖了理论层次的古迹维护价值、理念论述及其与时俱进的演变过程;关于如何具体执行古迹维护的实务,则包括调查记录、规划设计、修复技术、材料应用、经营管理等。内容主要依据 1975 欧洲古迹维护年以后米歇尔•佩赛特在德国所做的古迹维护的经验。
基于光环境的城市高架桥下绿地景观研究殷利华著分类号:TU985/3 出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本文利用EcotectAnalysis软件进行高架桥下自然光环境模拟,分析桥阴自然光环境规律,用光合仪测试桥阴植物光合特性,经过两者的相互匹配,找出桥下空间光环境的适生区和非适生区范围,对应运用不同的景观手段和利用模式探讨桥阴绿地景观质量提升的积极策略。城市高架桥是现代城市在有限道路用地内解决拥堵的必然产物,它给城市交通带来畅达的同时,也产生了环境、经济、景观等负面影响并衍生出一定的桥下消极空间。桥阴绿地是缓解这一矛盾的有效方式之一,但桥体遮盖引起的光照不足、雨水缺乏等环境问题以及交通污染等给其景观利用带来了不利影响。
大数据系统构建 (美)南森·马茨(Nathan Marz),(美)詹姆斯·沃伦(James Warren)著 马延辉,向磊,魏东
琦译分类号:TP274/71 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随着社交网络、网络分析和智能型电子商务的兴起,传统的数据库系统显然已无法满足海量数据的管理需求。作为一种新的处理模式,大数据系统应运而生,它使用多台机器并行工作,能够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分析,进而帮助用户从中提取对优化流程、实现高增长率的有用信息,做更为精准有效的决策。但不可忽略的是,它也引入了大多数开发者并不熟悉的、困扰传统架构的复杂性问题。本书将教你充分利用集群硬件优势的Lambda架构,以及专门用来捕获和分析网络规模数据的新工具,来创建这些系统。它将描述一个可扩展的、易于理解大数据系统的方法——可以由小团队构建并运行。
马克笔建筑环境快图设计表现技法赵慧宁主编分类号:TU-856/29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详述了快图设计表现的内容与分类、绘画工具、透视制图等要点,以及各种材料的质感和配景表现、着色步骤等绘画技
法,分析了设计师在场地环境构思、空间创意等各个阶段的创作过程。
从后期到后期叶明著分类号:TP391.413/30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后期技法是很重要的一门技术,很多摄影爱好者经常会看到一些效果很棒的照片,而自己处理照片时,却无从下手,只能照本宣科,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本书通过从后期破译的手法解读摄影后期技术,通过观察照片,攻破照片后期手法,使后期技法达到融会贯通、为己所用。
iOS 动画 郑微编著 分类号:TN929.53/81 出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目前,APP Store上的应用已经超过150万个,而纵观排名较为靠前的应用,无一例外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良好的用户体验。动画作为用户体验中最复杂、最绚丽的技术已经备受开发人员和产品设计人员的重视。而如何将炫酷的动画效果快速高效地展现出来已经成为iOS开发工程师面临的首要挑战。本书以“iOS核心动画架构+实战代码”的形式阐述如何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设计高效、可靠、复杂的动画效果,为读者带来了丰富的实战动画案例,更从动画系统架构的角度阐释动画的原理,因此本书不仅面向读者“授之以鱼”更加“授之以渔” 。
我的加州建筑之旅李文虹著分类号:TU-097.12/1 出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现代派建筑兴起于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拥有重要的影响力。“建筑之旅”在美国十分常见,对于知名建筑师的介绍亦十分普及。本书作者独辟蹊径,以亲自走访的方式,拜访了美国加州众多知名建筑,其中不仅有各个建筑的详细实用信息和介绍,更有她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建筑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此外,作者还将自己在加州的建筑之旅以路线图的形式展现出来,本书对于建筑专业人士和关注文化的旅游爱好者来说,都不失为一本内容丰富的建筑参考书。著名建筑师赖特作为现代派建筑代表人物,在美国可谓家喻户晓。作者身为一名建筑师,同时也是赖特的“粉丝”,不仅以专业视角描述了赖特大师的多个经典作品,尤其是一些一般读者较难接触到的私家住宅和不对外开放的建筑,更有对赖特个人风格和作品轨迹的解读,十分可贵。
当代建筑先锋之策徐守珩著分类号:TU2/40 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本书基于后现代文化中的多元化语境与复杂化趋向,借助复杂性科学与哲学,以当代先锋建筑为研究对象,从其异质性的建构、实现异质共生的策略出发,来构想富有建设性和包容性的共生景象。可以说,以异质共生作为指导性原则和思想基础,是当代建筑步入先锋之境的根本策略。本书主要供建筑院校的学生、从事相关内容教学的教师、以及建筑与城市文化的研究者阅读参考。
智能(法)弗雷德里克·马特尔著君瑞图,左玉冰译分类号:TP393.4/107出版:商务印书馆揭示
面对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各地区正在如何应对?在国际地缘政治格局下如何把握数字化主流的大趋势?本书作者马特
尔敏锐地观察到互联网时代主流文化传播方式、传播范围和传播内容的变化。他的调查遍及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对这些国家和地区作了全方位的实地调查和研究,对于中国的研究界、学术界、产业界而言无疑是极其宝贵的一手资料。本书堪称广大中国读者了解全球范围的互联网世界真实情况的活字典。天下的一切皆处于加速发展且变动不居的态势。数字技术放大了全球化的格局;互联网愈加呈现为移动的状态;同时电话和电视则更趋“智能”。中国如何创造了她的谷歌或者脸书,并建立起自己独特的互联网体系?阿拉伯国家如何将社交网络用于他们的革命?而以色列又如何成为一个“创业的国度”?本书对全世界文化和媒体领域的调查延伸至所有的数字化大都市。作者在深入而全面的田野式的调查与访谈的基础之上,悉心地记录并论述了互联网时代的一场场波诡云谲且震撼人心的文化战争及其未来的基本走向。作者的调查表明,互联网从未有过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全球的亿万网民既朝夕使用又须臾难离的虚拟网络仍然存在着诸多价值观念迥异、文化传统不同、民族意识纷繁且边界异常清晰的文化疆域。
徒步阅读世界景观与设计李迪华,路露,韩西丽主编分类号:TU984.1/8 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 2010-2011 年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专业研究生“世界建筑、城市与景观”课程赴法国、西班牙、荷兰学习后完成的
27 个专题研究报告,内容以考察参观国家的城市为对象,全面展现学生对建筑、景观、空间与设计的观察与理解,对历史文化与生活的感受与分析,对当代城市与景观设计的理念、方法与营造手段的研读与介绍。
软件设计之道麦思博(北京)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主编 分类号:TP311.5/116 出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对经典案例待学习,是一种直接而有效的学习方法。本书精选全球领先的知名IT与互联网公司在近一年里所做的大型项目中的软件测试案例进行讲解。在开发团队中架构和开发,是IT开发人员重要的环节。全书分成架构篇和开发篇,通过多个精彩案例,并由案例实际参与者、项目团队的负责人亲自解析这些案例,图文并茂、提纲挈领地讲述了这些案例的实现过程与其中的核心技术、要点、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