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师范学院逸夫图书馆于2005年8月落成投入使用,建筑面积25800平方米,设有社会科学第一、第二、第三、自然科学、艺术、捐赠、文化教育、旧图书馆图书借阅处8个,电子、中文报刊、过期期刊、过期报纸、工具与特藏、社会科学图书保留本和大型经典丛书阅览室7个,艺术馆2个,研究生研讨室9个,密集书库2个,阅览座位1888个,实现了“藏、借、阅、学习交流”于一体的空间布局。
图书馆设采编部、信息技术部、借阅部、期刊部和办公室。现有工作人员55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
图书馆秉承“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办馆宗旨,抢抓机遇,科学谋划,着力文献资源建设与智慧图书馆建设,规范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大力推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一、文献资源建设成效显著
目前全馆图书总量为279.9216万册,其中纸质文173.6216万册、电子图书106.3万册,中外文期刊1345种,订购中外文电子资源数据库有17个。其中大型经典丛书63455册,涵盖了哲学、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环境科学等学科,有《四库全书》《四部丛刊》《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中国西北文献丛书》《陇右文库·方志库(一)》等重要纸质文献资料;有《中国知网》《springer》《方正阿帕比 (Apabi) 电子图书》《超星电子图书》《中文在线电子图书》《中国金石总录》《多媒体资源服务平台》等数字资源。
二、特色馆藏优势突出
图书馆建立了以陇右特藏文献、霍松林艺术馆、雷达文学馆为主体的陇右特藏文献库,经过多年积累建设,成为学校的一张文化名片。
(一)陇右特藏文献。
我馆现有陇右文献11000余册(卷),涉及方志、石窟与敦煌学、民族宗教与风俗、人文地理、美术绘画、风土人情、人物传记、诗文集等。重要藏书有《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甘肃通志集成》《甘肃文献》《陇右文库》《中国西部民俗文献丛书》《丝路稀见刻本宝藏卷集成》《陇上学人文存》《天水文史资料》等地方文献、《甘肃省志》《甘肃府县旧志全编》《天水市志》和天水市五县两区县区志以及甘肃近五十部各县区志等地方志、《中国敦煌壁画全集》《敦煌西汉金山国史》《敦煌经部文献合集》《敦煌道经与中古道教》等敦煌学研究专著、《杜甫陇右诗注析》《敦煌俗文学研究》《秦公簋铭文考释》《诗经通诂》《尚书校诂》《天水方言音系》《唐代文学与陇右文化》《甘肃历代著作集成》等本校教师专著。
(二)霍松林艺术馆
霍松林艺术馆2010年9月落成投入使用,该馆陈列天水籍著名文艺理论家、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诗人、书法家、教育家、陕西师大学教授霍松林先生捐赠的图书近3000册、字画200余幅、影像资料54盒以及各类证书123本。为学校古典文学和书法绘画艺术研究基地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基地,接待来馆内参观、学习校外各界人士7万余人次。
(三)雷达文学馆
2015年12月,天水籍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先生捐赠各类图书2564册,交流书信227份,题签440份,证书、聘书70件,手稿18份,照片400余张,书画20幅,重要报纸500余份,雷达书房书架、桌椅等实物。2019年9月,雷达文学馆建成并正式开放,设有藏品展示与学术交流区。文学馆成为天水地域文化主要学术交流平台,为研究天水地域文化起到积极的聚集效应。
三、智慧化建设初具规模
图书馆着力智慧图书馆建设,实现了有线和无线网络全覆盖,2016年以来,建设RFID图书自助借还系统,自助打印机、自助选座机、触摸查询机和安全防盗系统,基于人脸、一卡通、二维码混合识别的智能门禁系统,基于云桌面的电子阅览室,智慧图书馆读者体验空间;建设图书馆一站式资源检索平台,图书馆手机APP,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初步形成了学术期刊库、电子图书库、多媒体视频库、综合学术学习平台四大类型数据库,为下一步实现智慧图书馆、提供智慧服务,打下扎实的技术、资源及管理基础。
四、读者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一是优化馆内布局,增设大厅的自习座位,延长阅览室的开放时间,为广大师生创造更多的查阅、学习空间,提供高效、便捷、温馨、舒适的阅读环境。二是利用图书馆主页、微信平台、文献传递群宣传文献资源、提供在线咨询服务。三是创新新生入馆教育形式,采用VR技术建立了展示、导航、培训等一体的虚拟入馆学习系统,帮助学生快速了解图书馆。四是围绕主题,精心策划,举办读书月系列活动。2015-2018年连续三年获得甘肃省“全民阅读”先进单位,2019年荣获甘肃省“全民阅读基地”称号,2022年荣获“读百部经典 品千年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校园行甘肃赛区“优秀组织奖”,2023年荣获甘肃省第二届“陇韵书香季”全民阅读“优秀组织奖”、甘肃省首届“智信杯”甘肃省高校信息素养大赛本科院校组“优秀组织奖”。五是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学生开设通识公共选修课《大学生信息素养——文献检索与利用》,提高学生信息素养。